《释器》主要解释的是关于器用方面的名称,其中还包括一些有关服饰、饮食方面的名称,它们虽与器具一样为人所用,但毕竟有别,《尔雅》将之一概归入《释器》,“以本器用之原”(郝懿行语)。
木制的高脚食盘称为豆。竹制的高脚食盘称为笾。瓦制的高脚食盘称为登。
小口大腹的瓦罐称为缶。瓮、缶一类瓦制盛器称为瓵。破瓦器称为甈。
锄具称为定。大锄称为。锹称为疀。
网眼细而密的渔网称为九罭。九罭,是一种捕小鱼的细眼渔网。寡妇捕鱼用的竹篓称为罶。捕鱼用的抄网称为汕。捕鱼用的罩子称为罩。水中积柴以诱捕鱼称为涔。
捕鸟的网称为罗。捕兔的网称为罝。捕捉麋鹿的网称为罞。捕捉野猪的网称为 。 捕鱼的大网称为罛。带有机关的捕鸟兽的网称为罿,罿就是罬,罬称为罦。罦就是覆网车。
用绳系取鸟兽称为救(纠)。
捕鸟的长柄网称为分。
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称为业。
用绳束物称为缩(“缩”下“之”字为衍文)。
彝(青铜礼器)、卣(中型青铜酒尊)、罍(壶形酒器)等,都是铜制器具。小的壶形酒器称为坎。
衣缕称为 。绣有黑白相间的斧形花纹的衣领称为襮。衣服的镶边称为纯。衣服开孔(无缝)称为褮。衣领的交接处称为襟。衣服的后襟称为裾。系衣服的小带子称为袸。衣襟上佩玉的带子称为褑。提起衣襟称为袺。把衣襟插在腰带上以兜东西称为
关于车,前面的革制装饰物称为鞎,后面的革制装饰物称为笰;前面的竹制装饰物称为御,后面的竹制装饰物称为蔽。穿缰绳的圆环称为捐。勒马口具称为钀,乘车驾驭牲口的缰绳称为 。马笼头称为革。
食物变臭称为 。食物变馊称为 。煮得太烂而粘在一起的饭称为 ,煮得夹生...
整治肉类剥去皮称为脱之,整治鱼类削掉鱼鳞称为斮之。
冰(凝)像脂膏。
有肉带汤的食物称为羹。鱼酱称为 (qí)。肉酱称为醢(hǎi),有骨头的肉酱称为臡(ní)。
谷虫称为蛊。
沉积的淤泥称为垽。
最大的鼎称为鼐,圆形口小腹大的鼎称为鼒,附耳在唇外的方鼎称为 ,曲足中空的鼎称为鬲。
大锅称为鬵。鬵,又称为 。
璲又称为瑞玉。十块玉相合称为区。
鸟羽茎的下端称为翮(hé)。一根羽毛称为箴,十根羽毛捆成一束称为缚,百根羽毛捆成一束称为 (gǔn)。
悬挂钟磬架子两旁的柱子称为虡。
舞者所执持的旄牛尾称为 。
蔬菜称为蔌(sù)。
白茅编成的覆盖物称为苫(shān)。
黄金称为 (dàng),精美的黄金称为镠(liú)。白金称为银,精美的白金称为镣。饼状的金属块称为钣(bǎn)。锡古称 (yǐn)。
加工象牙称为鹄,加工兽角称为 (xué),加工犀牛角称为剒(cuò),加工木料称为剫(dù),加工玉石称为雕。
雕制金属器物称为镂,雕制木器称为刻,骨器加工称为切,象牙加工称为磋,玉的加工称为琢,石的加工称为磨。
璆(美玉)、琳(美玉)二词,都有美玉的意思。
竹简称为毕。
不律称为笔。
涂去已写的文字称为点。
最有光泽的金属称为铣。
金属箭头、箭身羽毛剪得短齐的箭称为 。箭头用骨头制成、箭身羽毛不剪短齐的箭称为志。
两端有丝绳缠绕作装饰的弓称为弓,没有丝绳缠绕作装饰的弓称为弭(mǐ)。两端以金属作装饰的弓称为铣,两端以贝壳作装饰的弓称为珧(yáo),两端以玉作装饰的弓称为珪。
珪长一尺二寸称为玠(jiè)。璋长八寸称为琡(chù)。璧大有六寸称为宣。边宽比孔径大一倍的称为璧,孔径比边宽大一倍的称为瑗(yuán),边宽与孔径相等的称为环。
贯穿佩玉的带子称为绶。
染一次的浅红色称为 (quàn),染两次的浅红色称为赪(chēng),染三次的浅红色称为 。青色称为葱。黑色称为黝,黑白相间的斧形花纹称为黼(fǔ)。
根底称为柢。
雕刻称为琢。
草编的席垫称为兹。
晾衣竿称为箷。
竹篾或木条制成的床垫称为笫。
将皮革从中间分割称为辨,再将已分割的皮革从中间分割称为 。
精雕细刻称为锼。
卣(yǒu),是一种中等大小的青铜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