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训》大抵是通释描写事物情貌的词语。被训释词一般是叠音词,且绝大部分来自《诗经》。所释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解释被训释词的词汇义,如“明明、斤斤,察也”之类;一是揭示被训释词语在《诗经》特定篇目里的兴喻之义,如“颙颙、卬卬,君之德也”之类。
绵绵(耘田细密的样子)一词,有耘田的意思。
挃挃(收割作物的声音)一词,有收获的意思。
栗栗一词,有众多的意思。
溞溞(淘米声)一词,有淘洗(米)的意思。
烰烰,热气上升的样子。
俅俅(冠饰华美的样子)一词,有服饰的意思。
峨峨一词,有祭祀时仪容庄严的意思。
锽锽(鼓乐之声)一词,有欢乐而奏乐的意思。
穰穰,多福的样子。
子子孙孙,有延续无穷的意思。
颙颙(体貌肃敬温顺)、卬卬(志气高远轩昂),形容君主的美德。
丁丁(伐木声)、嘤嘤(鸟鸣声),比喻朋友们彼此友爱、相互切磋督正。
蔼蔼、萋萋,比喻君主有盛德,众多贤臣尽力辅政;噰噰喈喈,比喻君主有盛德,民众齐心顺服。
佻佻(独行的样子)、契契(忧苦的样子),形容贤士的忧苦越来越急迫。
宴宴(安逸)、粲粲(衣著鲜明华丽),表现贵族们在京城近处悠闲安息,尽情享乐。
哀哀、悽悽,表现征夫报答父母恩德而不能的痛苦心情。
儵儵(指坦途塞草)、嘒嘒(蝉鸣自得),兴喻遭遇灾祸和不幸。
晏晏、旦旦,表现出被遗弃的女子悔恨自己没有料到那貌似温顺、老实的男子竟会在婚后变心。
皋皋(相互欺骗)、琄琄(佩玉),讽刺那些虽佩美玉而无德的白吃饭的贵族们。
懽懽、愮愮,表现贤人无处诉说忧思的悲苦心境。
宪宪、洩洩,形容群臣为恶政竞相制定法规的情景。
谑谑(喜乐)、 (盛烈),形容臣子助长邪恶的气焰。
翕翕(朋比趋附)、 (腐败旷职),是说没有人奉公守职。
速速(粗陋)、蹙蹙(局促不舒展),说的是对贤士被迫陷于困境的思念。
抑抑,慎密的样子。
秩秩,清明的样子。
甹夆一词,有牵引违离正道的意思。
朔,意即北方。
不俟,有不再来的意思。
不遹,有不循法度的意思。
不彻,指不循正道。
勿念,有不忘的意思。
萲(忘忧)、谖(忘记)二词,都有忘记的意思。
每一词,有虽然的意思。
,意即酒食。
舞(舞蹈)、号(号呼),有求雨祭祀的意思。
暨,意即及、和。
蠢一词,有不谦逊的意思。
“如切如磋”(像把牛骨、象牙精细加工制成宝器一样),说的是商讨学问,精益求精。“如琢如磨”(像把美玉、宝石精细加工制成宝物一样),比喻品德修养,日臻完美。“瑟兮僩兮”(矜持庄严,胸襟开阔),是说严肃恭谨的风度。“赫兮烜兮”(明德显赫,威仪宣著),是说威严的仪容举止。“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文采风流的君子,永远不会让人忘怀),说的...
“既微且尰”,脚胫生疮称“微”,脚肿称“尰”。
“是刈是濩”(是割是煮),其中濩是煮的意思。
“履帝武敏”(踏到帝神足迹的拇指上)一句,其中“武”为足迹,“敏”为脚大拇指名。
“张仲孝友”,善事父母者为孝,善待兄弟者为友。
“有客宿宿”,是说连住了两夜。“有客信信”,是说连住了四夜。
美女称为媛。
贤士称为彦。
“其虚其徐”(从容温雅的样子),说的是仪表举止威严恭谨。
“猗嗟名兮”(眉睫之间多美啊),其中眉睫之间称为“名”。
“式微式微”,说的是天将暮或由盛而衰其间之变化极其微小。
之子,就是这个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