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儵儵〔1〕、嘒嘒〔2〕,罹祸毒也。
【注释】
〔1〕儵儵(dí dí):《释文》:“~,徒的反。”邢疏以“~~”为“踧踧(dí dí)”,平坦的样子。《诗·小雅·小弁》:“踧踧周道,鞫为茂草。”毛传:“踧踧,平易也。”郑笺:“此喻幽王信褒姒之谗,乱其德政,使不通于四方。”郭注:“悼王道秽塞。”按,毛公释“踧踧”一词的本义,而郑、郭则揭示“踧踧”一词的兴喻之义。一说:通“悠悠”。忧思不已的样子。《释文》:“~,樊本作‘攸’,引《诗》云:‘攸攸我思(里)’。”《诗·小雅·十月之交》:“悠悠我里。”毛传:“悠悠,忧也。”按郝疏以樊本作“攸”为是、以邢疏作“踧”为非,黄焯《经典释文汇校》认为:“郝谓郭以儵为踧则不误,踧踧、嘒嘒同在《小弁篇》也。”译文从黄说。
〔2〕嘒嘒(huì huì):虫鸟鸣声。《诗·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鸣蜩~~。”毛传:“蜩,蝉也;~~,声也。”郑笺:“柳木茂盛则多蝉,……言大者之旁无所不容。”郭注:“羡蝉鸣自得,伤己失所遭残贼。”
【翻译】
儵儵(指坦途塞草)、嘒嘒(蝉鸣自得),兴喻遭遇灾祸和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