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亲》解释古代社会的亲属称谓,“多与《丧服》经传同”(黄侃语)。该篇共分为宗族、母党、妻党、婚姻四类。
父亲称为考,母亲称为妣。
父亲的父亲称为王父,父亲的母亲称为王母。祖父的父亲称为曾祖王父,祖父的母亲称为曾祖王母。曾祖父的父亲称为高祖王父,曾祖父的母亲称为高祖王母。
父亲的伯父、叔父称为从祖祖父,父亲的伯母、叔母称为从祖祖母。
父亲的兄弟,先出生的称为伯父,后出生的称为叔父。
男子先出生的称为兄,后出生的称为弟。男子称女子先出生的为姐,后出生的为妹。
父亲的姐妹称为姑。
父亲的同祖父的兄弟称为从祖父,父亲的同曾祖父的兄弟称为族父。族父的儿子们相互称为族兄弟。同高祖父的兄弟的儿子们相互称为亲同姓。
兄的儿子、弟的儿子相互间称为从父兄弟。
儿子的儿子称为孙。孙子的儿子称为曾孙。曾孙的儿子称为玄孙。玄孙的儿子称为来孙。来孙的儿子称为昆孙。昆孙的儿子称为仍孙。仍孙的儿子称为云孙。
祖父的姐妹称为王姑。曾祖祖父的姐妹称为曾祖王姑。高祖祖父的姐妹称为高祖王姑。父亲的同祖父的姐妹称为从祖姑。父亲的同曾祖父的姐妹称为族祖姑。
父亲的同祖父兄弟的母亲称为从祖王母。父亲的同曾祖父兄弟的母亲称为族祖王母。父亲的兄长的妻子称为世母,父亲的弟弟的妻子称为叔母。父亲的同祖父兄弟的妻子称为从祖母。父亲的同曾祖父兄弟的妻子称为族母。
父亲的从祖祖父称为族曾王父,父亲的从祖祖母称为族曾王母。
父亲的妾称为庶母。
祖父称为王父。
晜(昆)称兄。 宗族。
母亲的父亲称为外王父,母亲的母亲称为外王母。母亲的祖父称为外曾王父,母亲的祖母称为外曾王母。
母亲的兄弟称为舅,母亲的同祖父兄弟称为从舅。
母亲的姐妹称为从母。母亲姐妹的儿子称为从母兄弟,母亲姐妹的女儿称为从母姊妹。 母党。
妻子的父亲称为外舅,妻子的母亲称为外姑。
姑姑的儿子称为甥,舅舅的儿子称为甥,妻子的兄弟称为甥,姐妹的丈夫称为甥。
妻子的姐妹已出嫁的称为姨。女子称姐妹的丈夫为私。
男子称姐妹的儿子为出。女子称兄弟的儿子为姪。出的儿子称为离孙。姪的儿子称为归孙。女儿的儿子称为外孙。
女子同嫁一个丈夫。年长的女子称为姒,年幼的女子称为娣。
女子称兄长的妻子为嫂,称弟弟的妻子为弟妇。
兄长的妻子称弟弟的妻子为娣妇,弟弟的妻子称兄长的妻子为姒妇。 妻党。
妇女称丈夫的父亲为舅,称丈夫的母亲为姑。姑舅如健在,就称为君舅、君姑;如去世就称为先舅、先姑。称丈夫的庶母为少姑。
丈夫的兄长称为兄公,丈夫的弟弟称为叔,丈夫的姐姐称为女公,丈夫的妹妹称为女妹。
儿子的妻子称为妇。正妻称为嫡妇,妾称为庶妇。
女儿的丈夫称为壻。
女婿的父亲称为姻,媳妇的父亲称为婚。
父亲的亲族称为宗族,母亲与妻子的亲族称为兄弟。
媳妇的父母与女婿的父母之间相互称为婚姻。姐妹的丈夫之间相互称为亚。
媳妇的亲族称为婚兄弟,女婿的亲族称为姻兄弟。
嫔就是故去妻子的意思。
称我为舅舅的人,我称他为甥。 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