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说:诗书及周秦诸子大抵以首句二字名篇,此古代书名之通例。(《史籀篇证序》)字书亦然,如周代的《史籀》,秦代的《仓颉》,西汉的《凡将》、《急就》,均以首句二字名篇。而《尔雅》则否。以尔雅命名,正意味着语文规范意识的觉醒。 尔同迩,是近的意思,雅指雅言。《论语述而》: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尔雅》三卷二十篇。原有《序篇》,唐宋间佚,今本存十九篇。对十九篇的编次和分类,体现了《尔雅》这部综合性辞书的水平。《尔雅》十九篇按内容分为两大部分:《释诂》、《释言》、《释训》三篇为普通语词(一般语词)部分,对古代的普通词语作语文上的解释;《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
从辞书学的角度看,《尔雅》既训释普通语词,又解说百科名词,已具有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的双重作用。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尔雅》的性质,那么,可以说:《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统释上古汉语普通语词和百科名词的综合性辞书。 作为综合性辞书的《尔雅》,自然要包罗万象,收词的对象决不会局限于一部或几部经书。不难理解,在儒家学派日益壮大...
关于《尔雅》的成书时代,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种: 一、西周成书说,即周公作说。最早见于三国魏张揖《上〈广雅〉表》。 二、战国初期成书说,即孔子门人作说。东汉郑玄《驳五经异义》说:玄之闻也,《尔雅》者,孔子门人所作,以释六艺之言,盖不误也。 三、战国末年成书说。此说见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探索《尔雅》的成书时代,遇到两个难题:一是《尔雅》的作者不明。早在西汉中后期,刘向、刘歆撰《别录》、《七略》时已不详著者,东汉班固作《汉书艺文志》亦不著撰人姓氏。后出诸说如周公作、孔子门人作等,显系揣度之语、依托之辞。二是《尔雅》的传授在汉文帝前情况不明。自汉文帝时起,《尔雅》的传授才约略可考。东汉赵岐《孟子...
《尔雅》初稿本只是《尔雅》的雏型,在文字、体制上仍有有待于加工、提高之处。到西汉初期,《尔雅》便进入修改定稿的阶段。 自汉惠帝时起,叔孙通编的含有《尔雅》数篇的《礼记》与《尔雅》原书并行流传,《礼记》保留的是早期《尔雅》的文字,这就是张揖说的文不违古,而《尔雅》原书则因文化发展的需要,从初稿到定稿,在文字上自然要精益求...
《尔雅》升格为“经”,一方面由于《尔雅》是第一部上古汉语词典,在训释先秦经籍字义上,具有别的字书或后出的义书不可代替的作用;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早在西汉,最高统治集团已把《尔雅》与《论语》、《孝经》、《孟子》一起奉为“传记”了。 早在西汉初年,“汉家儒宗”叔孙通引《尔雅》数篇入《礼记》,表明汉政府对《尔雅》尊...
《尔雅》是我国训诂学的始祖。训诂学这名称,取之于《尔雅》里的《释诂》、《释训》。《尔雅》以上古书籍中使用的普通词语及社会生活、自然万物的百科名词为收词对象,给训诂学划出了包罗万象的研究范围。《尔雅》首创按义类编排的体例,根据词目的不同情况,采取代语(以今语代古语、以通语代方言)、互训、合训(以一词释一串同义词)、递训、义界...
《尔雅》的研究始于汉魏。汉文帝时置《尔雅》博士,开了研究《尔雅》的风气。清胡元玉以为《尔雅》之学显于隆汉孝文时置《尔雅》博士(《雅学考》),所论颇有见地。武帝时,犍为文学(一说字舍人)最早给深奥的《尔雅》作注,刘歆、樊光、李巡及三国魏孙炎继之,为《尔雅》注释奠定良好的基础。 《尔雅》的研究自晋至唐宋间显示实绩。晋郭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