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达谓之道路〔1〕,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
【注释】
〔1〕达:通达,到。
【按语】
汪中《释三九》云:古人常“约之三以见其多”,“约之九而见其极多”。故对《释宫》“三达谓之剧旁”“九达谓之逵”等说法,不必泥于文字,因为“三”“四”“九”云云,只表虚数,并非实指。如“剧旁”并非限于“三达”,邢疏引孙炎云:“旁出歧多故曰剧”。“衢”亦非限于“四达”,郝疏:“《楚辞·天问》注:‘九交道曰衢’。《淮南·缪称篇》注:‘道六通谓之衢。’……据《楚辞》、《淮南》注,是道四达以上通谓之衢。”今称四通八达的道路为“衢”。“《(左)传》于鲁国多言衢,于齐国多言庄,于郑国多言逵。”(俞樾《群经平议》)可见“三达”“四达”以至“九达”,无非极言其多罢了。
【翻译】
通往一个方向的路称为道路,通往两个方向的路称为歧旁,通往三个方向的路称为剧旁,通往四个方向的路称为衢,通往五个方向的路称为康,通往六个方向的路称为庄,通往七个方向的路称为剧骖(cān),通往八个方向的路称为崇期,通往九个方向的路称为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