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柣谓之阈〔1〕。枨谓之楔〔2〕。楣谓之梁〔3〕。枢谓之椳〔4〕。枢达北方谓之落时〔5〕,落时谓之〔6〕。
【注释】
〔1〕柣(zhì):门槛。邢疏:“~者,孙炎云:‘门限也。’” 阈(yù):门槛。邢疏:“经传诸注皆以~为门限,谓门下横木为内外之限也。”
〔2〕枨(chéng):古时门两旁所竖的木柱。郭注:“门两旁木。”《礼记·玉藻》:“士介拂~。”《释文》:“~,门楔也,谓两旁木楔。”
〔3〕楣(měi):门框上的横木。亦称门~。郭注:“门户上横梁。”
〔4〕椳(wēi):承托门户转轴的门臼。《说文》:“门枢谓之~。”段注:“~,犹渊也。宛中为枢所居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枢谓之~,盖削木为半弧形,宛中以居门轴也。”
〔5〕落时:古代宫室撑持门枢之木。郝疏:“户在东南,其持枢之木或达于北方者名~~。落之言络,连缀之意。”
〔6〕(shì):同“戺”。门轴。邢疏:“落时又名~。是持枢一木有此二名也。”
【翻译】
门槛称为阈。门两旁所竖的木柱称为楔。门框上的横木称为梁。门上的转轴称为椳。撑持门轴的长木称为落时,落时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