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迪〔1〕、繇〔2〕、训〔3〕,道也〔4〕。
【注释】
〔1〕迪:《说文》:“~,道也。”道理。《书·大禹谟》:“惠~吉。”孔传:“~,道也。顺道吉。”
〔2〕繇(yóu):通“猷”。道理、道术。《汉书·叙传上》:“谟先圣之大~兮。”颜师古注:“~,道也。”
〔3〕训:《说文》:“~,说教也。”段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左传·桓公十三年》:“~诸司以德。”又:典范,准则。《诗·大雅·烝民》:“古~是式,威仪是力。“郑笺:“故~,先王之遗典也。式,法也。”
〔4〕道:事理,规律。《邓析子·无厚》:“夫舟浮于水,车转于陆,此自然~也。”又:教导。读dǎo。《庄子·田子方》:“其谏我也似子,其~我也似父。”成玄英疏:“训道我也,似父之教子。”
【翻译】
迪(道理)、繇(道术)、训(教导,准则)等词,都有事理、规律的意思。其中“训”一词,还有教导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