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浡〔1〕、肩〔2〕、摇、动、蠢〔3〕、迪〔4〕、俶〔5〕、厉〔6〕,作也。
【注释】
〔1〕浡(bó):通“勃”,兴起的样子。《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然兴之矣。”
〔2〕肩:胜任。邢疏:“~者,胜任之作也。”并见https://erya.5000yan.com/1038.html〔7〕。
〔3〕蠢:《说文》:“~,虫动也。”亦泛指动作。《方言》卷十三:“~,作也。”郭注:“谓动作也。”《周礼·考工记·梓人》:“则春以功。”郑注:“春,读为~。~,作也,出也。”
〔4〕迪:动作。邵疏:“~者,《(书)微子》:‘诏王子出~。’~训为行,行即作也。”郝疏:“~者,妯之假音也。”《说文》:“妯,动也。”《诗·小雅·鼓钟》:“忧心且妯。”毛传:“妯,动也。”
〔5〕俶(chù):作,造。《诗·大雅·崧高》:“有~其城。”毛传:“~,作也。”
〔6〕厉:担任,胜任。邢疏:“~者,《方言》云:‘~、卬,为也。瓯越曰卬,吴曰厉。’为亦作也。”《书·皋陶谟》:“庶明励翼。”孔疏引郑玄本“励”作“~”,云:“郑云:~,作也,以众贤明作辅翼之臣。”
【按语】
该条训释词“作”有二义:“浡”为兴作之作;“肩”、“摇”、“动”、“蠢”、“迪”、“俶”、“厉”为动作之作。
【翻译】
浡一词,有兴起的意思;肩(胜任)、摇(摆动)、动(动作)、蠢(虫动)、迪(动作)、俶(作、造)、厉(担任)等词,都有动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