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显〔1〕、昭〔2〕、觐〔3〕、钊〔4〕、觌〔5〕,见也。
【注释】
〔1〕显:看见。《诗·周颂·敬之》:“敬之敬之,天维~思。”毛传:“~,见。”陈奂《毛诗传疏》:“见,犹视也。”
〔2〕昭:彰明,显示。《诗·大雅·文王》:“文王在上,於~于天。”毛传:“~,见也。”郑笺:“其德著见于天。”
〔3〕觐(jìn):《说文》:“诸侯秋朝曰~。”引申为会见。郝疏:“~者,《大宗伯》云:‘秋见曰~。’按:《尔雅》之~,与《周礼》异,凡见皆称~。”《书·舜典》:“乃日~四岳群牧。”孔传:“~,见也。”
〔4〕钊:引见。郭注:“逸《书》曰:‘~我周王。’”郝疏:“梅《书》作‘昭我周王’,《孟子·滕文公下》作‘绍我周王’,赵岐注以为‘愿见周王。’……梅作‘昭’,郭作‘~’,盖皆‘绍’之假借。绍有介绍之义,与见义近。”
〔5〕觌(dí):相见。《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者何?见也。”
【翻译】
显(看见)、昭(显示)、觐(会见)、钊(引见)、觌(相见)等词,都有看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