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
壑、阬阬、滕、征、隍、漮,虚也。

【原文】

壑〔1〕、阬阬〔2〕、滕〔3〕、征〔4〕、隍〔5〕、漮〔6〕,虚也。

【注释】

〔1〕壑:《说文》:“~,沟也。”段注:“穿地而通谷也。”《国语·晋语八》:“是虎目而豕喙,鸢肩而牛腹,溪~可盈,是不可厌也。”

〔2〕阬阬(kēng kēng):阮校:“郑仲渔(樵)谓其一衍者,是也。”今译从之。洼地,虚陷之处。《庄子·天运》:“在谷满谷,在~满~。”

〔3〕滕: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假借为塍。《尔雅·释诂》:‘~,虚也。’按:与沟壑、阬堑、隍池同类也。”《周礼·稻人》疏:“塍者,田中作介画畜水以养禾也。”

〔4〕征(徵):通“澂”(澄)。《易·损》:“君子以懲忿窒欲。”“懲”《释文》作“~”。《释文》:“~,直升反,止也。郑云:犹清也。刘作懲,云清也。蜀才作澄。”按,“懲”无清义,训清义为“澂”。《说文》:“澂,清也。”段注:“《周易》‘君子以~忿。’~者,澂之假借字。”澂同澄。《淮南子·说山》:“人莫鉴于沫雨,而鉴于澄水者,以其休止不荡也。”故《广韵·庚韵》云:“澄,水清定。”谓水静止不流而又清澈见底。如吴均《与宋元思书》说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为清虚的现象。

〔5〕隍(huánɡ):《说文》:“~,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易·泰》:“城复于~。”《释文》:“~,音皇,城堑也。”《诗·大雅·韩奕》“实墉实壑”句孔疏引李巡云:“~,城池壑也。”

〔6〕漮(kāng):《说文》:“~,水虚也。”水的中心有空处。段注“康者,谷皮中空之谓,故从康之字皆训为虚”。或省作“康”。《穀梁传·襄公二十四年》:“四谷不升谓之康。”范甯注:“康,虚。”

【翻译】

壑(沟谷)、阬(虚陷之处)、滕(空虚)、征(清虚)、隍(无水之护城河)、漮(水的中心空虚)等词,都有空虚的意思。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中...
正在加载更多评论...
已加载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