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丘》分为丘和厓岸两类,解释关于各种自然形成的高地的名称。
小土山,一层的称为敦丘,两层重叠的称为陶丘,两层重叠而尖顶的称为融丘,三层重叠的称为昆仑丘。
状如车乘或形似田塍(chéng)的小土山称为乘丘。形状如水中小洲的小土山称为陼丘。
顶上有凹洼以积聚雨水的高地称为泥丘。
四方形的小土山称为胡丘。
人力建成的极为高大的土山称为京。不是人工建成而是自然形成的土山称为丘。
四周被水环绕、围有界限的土山称为埒(liè)丘。
顶上平正的土山称为章丘。
池泽之中的高地称为都丘。
道路当中的高地称为梧丘。
道路出自其右侧而且被道路环绕的土山称为画丘。道路出自其前面的土山称为戴丘。道路出自其后面的土山称为昌丘。
有河流出自其前面的土山称为渻(shěng)丘。有河流出自其后面的土山称为沮(jǔ)丘。有河流出自其右面的土山称为沚丘。有河流出自其左面的土山称为营丘。
形状像倒扣着的大碗那样的土山,称为敦丘。
曲折绵延的土山称为沙丘。
左高右低的土山称为咸丘。左低右高的土山称为临丘。前高后低的土山称为旄丘。前低后高的土山称为陵丘。一边偏高倾斜的土山称为阿丘。
四周高中间低洼的土山称为宛丘。
土山背面还有一个土山的称为负丘。
左边有大泽的土山称为定丘。右边有大陵的土山称为泰丘。
像田垄样的土山称为亩丘。像大陵样的土山称为陵丘。
土丘上又有一个中间低洼的土丘还是叫宛丘。
陈国有宛丘。晋国有潜丘。淮南有州黎丘。
天下有五座著名的山丘,其中三座在黄河南边,两座在黄河北边。 丘。
看上去峻拔而高起的水边地称为岸。
上面平坦而临下陡峭的崖岸称为漘(不一词为衍文)。
隩,也叫“隈”,都是水湾。水岸向内弯曲之处称为隩,水岸向外弯曲之处称为隈(鞫)。
毕称为堂墙,就是堤坝。
高厓称为岸。岸边称为浒。
坟称为大防,指大堤。
涘称为厓,就是水边。
穷竭不流通的沟渠称为汜(sì)。两山间流水的夹道称为溦。 厓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