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寿星〔1〕,角、亢也。天根,氐也〔2〕。
【注释】
〔1〕寿星:星次名。
〔2〕氐(dī):二十八宿之一。亦名“天根”。郭注:“角、亢下系于~,若木之有根。”《史记·天官书》:“~为天根,主疫。”
【翻译】
寿星次,有角、亢二宿。天宇的根柢就是氐宿。
【按语】
古人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行星在天空中的运行,选取在黄道带、赤道带附近一周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天象的相对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它又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苍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四种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二十八宿以北斗斗柄所指的角宿为起点,由西向东排列,它们的名称以及与四象的关系为:东方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二十八宿分别位于十二星次之中。
所谓十二星次,是我国古代为了测度日、月、行星的位置与运动而把黄道带分成的十二等分,每一星次以若干较显著的星官作为标志。十二星次的名称是:星纪、玄枵、诹訾(娵觜)、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由于二十八宿之间距离并不相等,所以每个星次中包含的星宿数目也不等同,有的星宿甚至跨属相邻的两个星次。下文中出现的星宿名与星次名不再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