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乂〔1〕、乱〔2〕、靖〔3〕、神〔4〕、弗〔5〕、淈〔6〕,治也。
【注释】
〔1〕乂(yì):治理。《书·尧典》:“下民其咨,有能伸~。”孔传:“~,治也。”
〔2〕乱:《说文》:“~,治也。”《书·泰誓》:“予有~臣十人,同心同德。”孔传:“我治理之臣虽少而心德同。”乱的本义是治理乱丝,后来这词义向它的对立方面演变,转为表示治理的对象即紊乱、无秩序的事物。
〔3〕靖:治理,安定。《诗·周颂·我将》:“日~四方。”郑笺:“~,治也。”
〔4〕神:邢疏:“治理也。”王引之《述闻》:“《孟子·尽心篇》‘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治也。言君子所过之地则民化,所在之地则民治。”
〔5〕弗:通“茀”。拔除,清除。《诗·大雅·生民》:“茀厥丰草,种之黄茂。”毛传:“茀,治也。”郑笺:“除治茂草,使种黍稷。”《释文》:“茀,《韩诗》作拂,拂,~也。”
〔6〕淈(gǔ):通“汩”。郝疏:“~者,汩之假音也。《说文》云:‘汩,治水也。’”《楚辞·天问》:“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王逸注:“汩,治也。鸿,大水也。”
【翻译】
乂(治理)、乱(治理)、靖(治理)、神(治理)、弗(治草)、淈(治水)等词,都有治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