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娠〔1〕、蠢〔2〕、震、〔3〕、妯〔4〕、骚〔5〕、感〔6〕、讹〔7〕、蹶〔8〕,动也。
【注释】
〔1〕娠(shēn):胎动。《说文》:“~,女妊身动也。从女,辰声。《春秋传》曰:‘后方~。’”段注:“凡从辰之字皆有动意,震,振是也。妊而身动曰~。……哀元年《左传》曰:‘后
方~,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方~者,方身动去产不远也。”
〔2〕蠢:虫动。参见https://erya.5000yan.com/1108.html〔4〕。
〔3〕(nǎn):摇动。郭注:“~,摇动貌。”邢疏:“~者,恐动也。《商颂·长发》云:‘不~不竦。’”
〔4〕妯(chōu):扰动、激动。《说文》:“~,动也。”《方言》卷六:“~,扰也。人不静曰~。齐宋曰~。”《诗·小雅·鼓钟》:“淮有三洲,忧心且~。”毛传:“~,动也。”
〔5〕骚:《说文》:“~,扰也。”故为骚动。《诗·大雅·常武》:“徐方绎~。”毛传:“~,动也。”陈奂《毛诗传疏》:“言未战而徐方之军阵正动乱失次。”
〔6〕感:通“撼”。《诗·召南·野有死麕》:“无~我帨兮。”毛传:“~,动也。”
〔7〕讹(é):活动。《诗·小雅·无羊》:“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毛传:“~,动也。”
〔8〕蹶(guì):动乱。《诗·大雅·板》:“天之方~,无然泄泄。”毛传:“~,动也。”陈奂《毛诗传疏》:“~训动,犹扰动也。”
【翻译】
娠(胎动)、蠢(虫动)、震(震动)、(摇动)、妯(扰动)、骚(骚动)、感(撼动)、讹(活动)、蹶(动乱)等词,都有活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