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栖迟〔1〕、憩〔2〕、休、苦〔3〕、〔4〕、齂〔5〕、呬〔6〕息也。
【注释】
〔1〕栖迟:游息,淹留。《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毛传:“~~,游息也。”孔疏:“舍人曰:~~,行步之息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叠韵字。”
〔2〕憩(qì):休息。《诗·召南·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毛传:“~,息也。”《释文》:“~,本又作愒。”《说文》:“愒,息也。或作~。”
〔3〕苦(gǔ):通“盬”。止息。《诗·小雅·四牡》:“王事靡盬,我心伤悲。”王引之《述闻》:“盬者,息也。王事靡盬者,王事靡有止息也。”
〔4〕(kuì):叹息。郝疏:“~者,喟之假音也。”
〔5〕齂(xiè):《说文》:“卧息也。”《玉篇》:“~,鼻息也。”谓睡时所发的鼻息声。
〔6〕呬(xì):喘息。郭注:“~,气息貌。今东齐呼息为~也。”
【按语】
该条训释词“息”有二义:“栖迟”、“憩”、“休”、“苦”为止息之息,“”、“齂”、“呬”为气息之息。
【翻译】
栖迟(游息)、憩(休息)、休(休息)、苦(止息)等词,都有休息的意思;(叹息)、齂(卧息)、呬(喘息)等词,都有气息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