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平〔1〕、均〔2〕、夷〔3〕、弟〔4〕,易也〔5〕。
【注释】
〔1〕平:《玉篇》:“均也,齐等也。”《易·乾》:“云行雨施,天下~也。”孔疏:“言天下普得其利而均~不偏陂。”
〔2〕均:《说文》:“~,平,遍也。”《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不患贫而患不安。”
〔3〕夷:平均。《左传·昭公十七年》:“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民者也。”孔疏:“所以平均下民也。”
〔4〕弟(tì):和易。郝疏:“~者,通作悌。”《诗·大雅·旱麓》:“岂~君子,干禄岂~。”《释文》:“岂,乐也;~,易也。”
〔5〕易:等价交换。故有“均等”之义。《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而退,各得其所。”
【翻译】
平(齐等)、均(均等)、夷(平均)、弟(和易)等词,都有均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