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惇〔1〕、亶〔2〕、祜〔3〕、笃、掔〔4〕、仍〔5〕、肶〔6〕、埤〔7〕、竺〔8〕、腹〔9〕,厚也。
【注释】
〔1〕惇(dūn):敦厚。《书·舜典》:“柔远能迩,~德允元。”孔传:“~,厚也。”
〔2〕亶(dǎn):忠厚。《国语·周语下》:“~厥心肆其靖之。”韦昭注:“厚其心,以固和天下也。”
〔3〕祜(hù):厚福。参看https://erya.5000yan.com/1071.html。
〔4〕掔(qiān):《说文》:“~,固也。”后引申为厚实。郝疏:“~者,上文固也,又训厚者。~之为言坚也,又训腆也。腆训丰满,坚训密致,皆有厚意,故又训厚矣。”并见https://erya.5000yan.com/1050.html。
〔5〕仍:重复,与厚义近。《广雅》:“~,重也。”《国语·周语下》:“晋~无道而鲜胄,其将失之矣。”韦昭注:“~,数也。”
〔6〕肶(pī):同“膍”,《说文》云:“牛百叶也。”引申为厚。《诗·小雅·采菽》:“福禄膍之。”毛传:“膍,厚也。”《释文》引《韩诗》作“~”。
〔7〕埤(pí):增厚。《说文》:“~,增也。”段注:“凡从卑之字,皆取自卑加高之意。”《诗·邶风·北门》:“政事一~益我。”毛传:“~,厚也。”
〔8〕竺(dǔ):《说文》:“~,厚也。”后作“笃”。《书·微子之命》:“予嘉乃德,曰笃不忘。”孔传:“我善汝德,谓厚不可忘。”《释文》:“笃本又作~。”
〔9〕腹:《说文》:“~,厚也。”《礼记·月令》:“冰方盛,水泽~坚,命取冰。”郑注:“~,厚也。”
【翻译】
惇(敦厚)、亶(忠厚)、祜(厚福)、笃(笃厚)、掔(厚实)、仍(加厚)、肶(肉厚)、埤(增厚)、竺(笃厚)、腹(坚厚)等词,都有丰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