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
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瘗薶,祭山曰庪县,祭川曰浮沉,祭星曰布,祭风曰磔。

【原文】

祭天曰燔柴〔1〕,祭地曰瘗薶〔2〕,祭山曰庪县〔3〕,祭川曰浮沉〔4〕,祭星曰布〔5〕,祭风曰磔〔6〕。

【注释】

〔1〕燔(fán)柴:焚烧祭品以祭天。《礼记·祭法》:“~~于泰坛,祭天也。”孔疏:“~~于泰坛者,谓积薪于坛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气达于天也。”

〔2〕瘗薶(yì mái):即“瘗埋”。埋葬。此处指把祭品埋到地中以祭地。《礼记·祭法》:“瘗埋于泰折,祭地也。”孔疏:“谓瘗缯埋牲,祭神州地祗于北郊也。”

〔3〕庪县(guǐ xuán):将祭品放置或悬挂山上以祭山。庪,放置。《释文》:“~,本或作‘庋’,又作‘攱’。”黄侃《音训》:“~正作榰,犹枝柱即榰柱也。”一说:埋葬。邢疏:“~谓埋藏之。”县,同“悬”。《仪礼·觐礼》:“祭山丘陵升。”贾公彦疏:“升即~~也。”

〔4〕浮沉:郭注:“投祭水中,或浮或沉。”

〔5〕布:布散祭品于地以祭星。邢疏引孙炎曰:“既祭,布散于地,似星布列也。”

〔6〕磔(zhé):割裂牺牲肢体以祭风。

【翻译】

焚烧祭品以祭天称为燔柴,深埋祭品以祭地称为瘗薶,将祭品放置或悬挂在山上以祭山称为庪县,将祭品沉入水中以祭河川称为浮沉,布散祭品于地以祭星称为布,割裂牺牲肢体以祭风称为磔。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中...
正在加载更多评论...
已加载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