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蛗螽〔1〕,蠜。草螽〔2〕,负蠜。蜤螽〔3〕,蜙蝑。蟿螽〔4〕,螇蚸。土螽〔5〕,蠰谿。
【注释】
〔1〕蛗螽(fù zhōnɡ):也作“阜螽”。蚱蜢。郝疏:“~~名蠜(fán,蚱蜢)。《诗》作‘阜螽’。正义引李巡曰:‘~~,蝗子也。’”
〔2〕草螽:蝗类昆虫名。亦作“草虫”。又称负蠜、常羊。《释文》:“《草木疏》云:‘一名负蠜,大小长短如蝗而青也。’”
〔3〕蜤(sī)螽:蝗类昆虫名。即螽斯。邢疏:“~~,《周南》作螽斯,《七月》作斯螽。……一名蜙蝑(sōnɡ xū),一名蜙,一名
。”
〔4〕蟿(qì)螽:蝗的一种。又称“螇蚸(qī lì)”。郭注:“今俗呼似蜙(cónɡ)而细长、飞翅作声者为螇蚸。”
〔5〕土螽:蝗类昆虫名。又称蠰谿。郝疏:“~~者,今土蛨虴也。亦有二种:一种体如土色,似蝗而小,有翅,能飞不远;又一种黑斑色而大,翅绝短,不能飞,善跳。俗呼之度蛨虴,即土蛨虴(灰蚱蜢)也。”
【翻译】
蛗螽又称蠜,即蚱蜢。草螽是蝗类昆虫,又称负蠜。蜤螽是蝗类昆虫,又称蜙蝑。蟿螽又称螇蚸。土螽又称蠰谿,即灰蚱蜢。